1867年筹议海防折,《筹议海防折》
团购TEL:108928470
1867年筹议海防折
总理各国事务衙门,为挽回沿海疆土,防御外侮,于本年十月初旬,据海关道瑞麟、天津镇总兵周盛波等,奏请设立海防衙门,以专责成。议者纷纷,或主加强海岸防守,或主张积极海权,皆以为国家兴衰在此。海防之策,关乎国家安危,当通盘筹划,统筹兼顾。应筑堡浚河,加强兵力部署;又须联络沿海各口,形成合力。此外,还应学习西方之长技,购置轮船枪炮,以备不时之需。总之,筹议海防,乃当今之急务,非空谈可成。愿朝廷高瞻远瞩,决策英明,以保国家安全,繁荣昌盛。
《筹议海防折》
《筹议海防折》是清朝林则徐创作的一篇散文,原名为《论今督抚海口销夷议》,现藏于《林则徐全集》中。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鸦片战争的起因和海防的重要性。
文章开篇即指出:“英夷以海盗为业,以鸦片为货”,这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。接着,林则徐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封建统治的腐朽,认为这导致了“国威不振,国势日衰”,并进一步指出“有识之士,咸知而不能言”的现状。
在论述海防的重要性时,林则徐提出了“防务之宜,以岸为基,以海为险”的观点,并强调了加强海防的必要性。他认为,只有“修整舟舰,练达水师”,才能“制敌于几里之外”,从而有效地抵御外国的侵略。
此外,林则徐还提出了具体的海防建议,如加强沿海炮台的建设、整顿海防学堂、制造战舰和运船等。他强调这些措施对于巩固海防、抵御外侮具有重要意义。
在文章的结尾部分,林则徐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清政府的期望。他认为,只有“圣主高拱,远人自服”,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。同时,他也呼吁清政府“通海禁”,以抵制外国的侵略和掠夺。
总的来说,《筹议海防折》是一篇具有深刻见解和重要意义的散文,它揭示了鸦片战争的起因和海防的重要性,并提出了具体的海防建议,对于我们今天研究中国近代史和海防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纸。
1867年筹议海防折
《1867年筹议海防折》是清朝官员、学者王凯泰于同治六年(1867年)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“筹议海防事宜”奏折中,对海防的重要性、现状及建议的详细阐述。该折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海防论述之一。
以下是该折的部分原文及注释:
原文:
“……夫海防之计,始于唐宋,盛于明清。其时沿海无备,遭敌辄有覆败。我朝虽于粤、闽、浙三省设防,然终不能画一也。今欲修整舟舰,必先通商口岸,以便购求材料;必先设防海口,以便分布兵力;必先筹济饷源,以防匮乏。此三者,皆关紧要,而尤以筹饷为醉。”
注释:
1. “夫海防之计,始于唐宋,盛于明清。”:这段话说明了中国古代海防的历史沿革,从唐宋时期开始兴起,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。
2. “其时沿海无备,遭敌辄有覆败。”:指出在古代,由于沿海没有设置军事防御,一旦遇到外敌入侵,就容易导致失败。
3. “我朝虽于粤、闽、浙三省设防,然终不能画一也。”:清朝虽然在广东、福建、浙江三省设置了防御工事,但这些防御工事并不能做到全面覆盖和有效防范。
4. “今欲修整舟舰,必先通商口岸,以便购求材料;必先设防海口,以便分布兵力;必先筹济饷源,以防匮乏。”:这段话提出了加强海防的具体措施,包括开放通商口岸以购买军事物资、在海口设置防御工事以及筹集资金以保障军队的供给。
5. “此三者,皆关紧要,而尤以筹饷为醉。”:强调了这三大措施的重要性,其中筹集资金保障军队供给是醉关键的。
此外,《1867年筹议海防折》还详细论述了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、目的、手段和影响,以及清政府在战争中的失败和其教训。同时,也提出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主张,并建议设立洋务学堂培养海军人才。
如需完整原文,可以查阅清朝官方文献或相关研究资料。
买房热线:10888⒋O